为了完成学校里的一个项目,我*近将自己的表演用视频记录下来。剪辑视频你懂的,我得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这实在令我抓狂:为什么我的头上下晃动得这么奇怪?当我唱歌时那奇怪的抽搐是什么鬼?为什么我说话这么的快?真是太惨不忍睹了…
人很容易纠结于这类小事,而这会令人感到很糟糕。我们许多人都尽量避免看到自己的表演视频,即便这可能对自我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毕竟视频是不会骗人的,它能帮助我们确定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动作是否生硬?无趣?或者太过活跃?我们的声音听起来怎样?自信,充满活力且引人注目?还是说害羞,小心翼翼或是不确定的声音?
但是当你看到视频记录之后发现画面不太对,似乎和想象的差很多,你不是那个炫酷的摇滚明星而是一个肌肉僵硬的傻家伙。也许你会开始怀疑是否是自我认知除了问题并再也不想去看表演视频。
所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会高估或是低估自己的表现呢?怎样科学地用视频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演出表现呢?本文来告诉你:
“自我认知偏差”很多时候,社交恐惧症源自对他人自我展现的消极和不准确认知(在“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上更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逃避心态)。这些有着公共社交恐惧的人在进行公开表演时更会产生过分的消极认知。
心理学家表示“自我认知偏差”——即无法明确掌握与他人的沟通,不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会保持演出时的焦虑,同时也有避免其继续发生的倾向。**这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如果我感到自己演出时完全像个傻子,那么我肯定会在下次的公共演出中尽自己所能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假使我的认知本就是错误的呢?观众觉得我的表演很合适,但我却产生了他们不喜欢我的想法,这该怎么办呢?” 认知调节的录像反馈 现在已有数个针对自我认知的研究,它们旨在找出录像反馈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演出前所产生的焦虑。研究的想法在于,虽然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有糟糕的舞台表现,但视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就不会在将来的表演中有那么的焦虑或消极了。但是从实验来看,录像反馈并没有想象中的有效,因为焦虑往往能扰乱自我认知。它能“曲解”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表现,因为“自卑”而感觉自己表现得比真实情况更差。
举个例子,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遭遇:明明内心十分的焦虑,但是却有人在演出结束后对你说你表现得很棒,并且还要问你是如何做到如此冷静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没有人真正知晓别人的内心。
所以我们该怎么解决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偏差问题,发展出一个更为准确,更为优化的舞台自测方法呢?
视频自审三部曲
下面的三个步骤曾被用于许多研究当中。当然不包括音乐人了,但是这显然可以相互适用,不是吗?
1.设定期望
你希望自己在视频中是如何表现的?举个例子,你希望看到自己四肢颤抖?看起来很呆很尴尬吗?
2.构想
在脑海里想象出自己在舞台上演出的片段。
3.看记录视频
演出时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台下观众对你的看法,所以假装自己是个陌生人一般在观看演出视频吧。注意自己是如何关注“表演者”的,而不是当时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和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你期望看到或听到的吗?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吗?
呃…并不是太糟糕
一项研究表明视频的回顾能降低表演者对接下来演出的焦虑度。当音乐人确实地看到前些日子的演出视频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当时认为的极其糟糕的部分比想象中要轻微许多。焦虑度也就因此而降低了,因为演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意识能让他们在演出时将心放得更宽。这事实能帮助他们,令他们能有能力不再担心自己的表现,并且专注于演出本身,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通过回顾演出视频,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演出恐惧的阴影。而且这些视频似乎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充分的趣味性,令他们也可以从中获益。
等等!
在音乐教育中,与学生共同回顾演出视频之前,首先要知道一点:这种回顾对于有自我认知矛盾的人而言是十分有益的。而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人本身没有这种问题,他们就不需要这个了。
然而,视频学习仍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手段。我曾与自己的音乐老师就一个演唱会视频做过交流。由于我们两人的音乐经验并不相同,所以我们观察的重点也有极大的差异。对她而言重要的事情对我来说并非是必须的,我更倾向于音调的细节部分,而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细节。所以这对于课程而言,是对学生的耳朵的更好的基础训练,让他们能注意到更多更宽广的细节,这能令他们成长为更好的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