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速弹派吉他手惯以肘关节做主驱动,也就是前臂固定住,手腕、手指也都(尽量)保持固定角度。
这样做*大的好处是,Pick可以尽量维持同个角度,也不会因为触弦阻力而改变Pick位置/弧度,可以保持相当一致的音色。初学者在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难控制的就是保持Pick的稳定,进而发出一致的音色/音量,而肘关节前臂驱动可以大幅改善这问题。所以很多老师在教“速度”的时候都会跟学生讲「手肘手指尽量别动」。
第二点,此方式因为pick弹性空间较小,所以声音会比较刚猛,飙起速度来,颗粒清晰,完整度高,也较不会有忽大忽小(声音)的问题,所以你看此派吉他手练到顶峰*后都会变成硬汉“狂派男子汉”类型XD,其中以Zakk wylde*为代表。
但有趣的是,“速度”这种东西,不是应该移动范围越小越好吗?用整个前臂去带动Picking岂不是*没效率?所以另一派乐手主张把驱动往前移至腕关节跟指关节。
由于动作整个缩小,在飙速的时候更能体会“效率”的感觉,有时候小到你会觉得手指根本没在动,其实他们是用非常细腻的关节在控制在pick。速弹王者Yngwie Malmsteen就是属于这派。 多数的吉他手两种会并行,视情况而改变驱动位置,以达到能刚能柔的境界,例如Steve vai、Joe satriani、John Petrucci、Slash…等。
看到这里,你就能体会我前面说的意思,没有一定非要如何运作才是正确的Picking,两种极端的右手模式都能练成绝顶高手。
但各自的优点也是缺点,惯用手指驱动的人声音会较不稳(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先学会控制音色是很重要的),音色刚猛度也较为贫弱。 反之,如果都不练习手腕跟手指控制,那声音就会较僵硬,在诠释许多旋律性的solo、扫弦时,或是较软的线条…就会不合适。 记住,轴关节驱动(前臂)可以提高声音稳定度(初学者可以先往这方向练习),腕关节跟指关节是控制细腻音色的关键。
上面探讨的是单音solo,那扫弦呢?其实观念一样,以前臂带动虽然可以求得较稳定刚硬的和弦音色,但细腻度,颗粒感,轻重音…都会因为“太刚猛”而牺牲,尤其刷扣出现*多的地方是较抒情的段落,如果很硬派的直直尻下去,那声音绝对不适合(摇滚的Power chord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不要看人家弹吉他扫弦好像整只手臂在动,就判断一定是肘关节驱动,很多时候主驱动是手腕,手臂只是被带着走而已,而细微的音色调整是靠手指。所以说,真正在弹奏和弦时(单音也一样),三关节是同时运作的,只是看你要什么音色,随时调整驱动比例。
本文作者:猪蹄老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