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专辑以口传童谣为线索,展开一段纪实叙事,缓缓勾勒出海边女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独属于她们的命运之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咽下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却无人倾听她们的心声,所有的苦难都被岁月无声掩埋,只留下一抹模糊的痕迹。 《东店》这张专辑,将主角聚焦于彼时的海边女性,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如同展开一幅古老的画卷,把她们的人生故事逐一道来。 开篇之作《厝》INTRO 。那声音如鬼魅般,深深烙在我记忆深处,每当那个声音响起,我的世界便如同被重锤猛击,瞬间分崩离析。那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充满恐惧的战斗,声声刺痛我的心。长大后,我才知晓,这场残酷的战争,名为家暴 。难以想象,她究竟是如何在那暗无天日的时光里,一步步熬过来的。 第二首《月贵贵》,把记忆拉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啊嬷”的形象在记忆中逐渐清晰,她们亲昵地教我唱着顺口溜,对我们的叮嘱与期盼,那质朴的声音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她们生存境遇的思索:在艰难时世中,她们究竟是如何在风雨中站稳脚跟、顽强生活的? 紧接着的第三首《阿妹》,狠狠撕开了重男轻女时代的残酷面纱。在那个陈旧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女性从呱呱坠地起,就被视作“泼出去的水”,一生都被繁重的农活裹挟。歌词里的童谣“五敛(杨桃)生来敛(片)对敛,橄榄生来两头尖”,以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她们被命运束缚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光转瞬即逝,很快来到了阿妹谈婚论嫁的阶段,第四首《媒人》这首歌讲述的便是这一时期的故事。童谣巧用动物的意象,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盲婚哑嫁的荒诞与悲哀。女性在这场婚姻的安排中毫无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弄。未来的生活好坏,全凭运气,嫁得良人,日子或许还能安稳度日;一旦所托非人,生活便会陷入无边的黑暗,如同坠入“地狱”一般。 第五首《送官》描绘了新婚女性婚后的生活。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喜悦,可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日子举步维艰,饿肚子是常态。丈夫为了生计出海,一走就是数年,甚至可能遭遇不测,一去不返。但为了孩子,她只能独自承受生活的重压,咬着牙,在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 第六首《龙眼鸡》以龙眼树上的小动物为象征,赞颂了海边女性坚韧不拔的精神。龙眼鸡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不屈不挠,恰似那些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却从不向命运低头的海边女性,她们用坚强的意志对抗着生活的苦难。 第七首《柴头公仔》呈现了她们日常务农的场景,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虽辛苦却也伴随着收获的喜悦。她们在汗水的挥洒中苦中作乐,用柔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任,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女性能顶半边天”的深刻内涵。 第八首《阿个弟》展现的是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她们不辞辛劳,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艰难与付出,只有她们自己最清楚。 第九首《南风透透》刻画了她们重情重义的美好品质。对待亲戚朋友,她们总是倾尽全力,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即便可能遭受他人的冷眼与轻视,但她们坚守着自己的家庭观,正如那句“珍珠与绿豆颜色虽一样,放在一起看不出来,实则都有本质区别”,她们内心的善良与真诚,远非他人所能比拟。 最后一首《长工》,是她们暮年回首往事时的感慨。番薯叶与野菜来顶餐,不知大米为何物,一辈子就像一位长工“为奴为婢”,有些人为了活下去,甚至卖掉自己的“儿女”,一句“旧社会真的是人吃人”,饱含着一生的沧桑与悲愤,让人深深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与她们命运的多舛。 这张专辑的十首歌,便是完整的故事线,它承载着海边女性的悲欢离合,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 。串联起海边女性充满坎坷与坚韧的一生,让我们透过音乐,触摸到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也让我们对她们的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