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牧野“肖邦圆舞曲全集”世界巡演期间,他以法兰西式学院派的精确严谨,被古典乐评人誉为:“懂古典音乐的人,都在听的古典演奏会”。他的技法全面成熟于法国,正统传承了法式钢琴演奏的精美表现,如教科书般的细节处理,极大程度还原了肖邦时代人们对钢琴演奏的理解。这张《心历-肖邦24首练习曲》,作为他对肖邦严格的传承,同时他对每一首练习曲精确的诠释,也可窥见他在巴黎学习时期,如何磨练出如今精湛技法的心路历程。 长期以来,“练习曲”始终代表了技术难度训练的单一作品形式。车尔尼和哈农留下了许多著名的练习曲,而大多数练习曲也仅代表了练习形式的重复,却缺少音乐性。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最富革命性的创作大师,他的创造性也体现于他的练习曲中。肖邦是第一个把练习曲发展成为真正具备了艺术形式的人,每首练习曲,除了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奏技巧基本原则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便是每首练习曲都具有了自己的音乐故事,像肖邦的其他作品一样,它们突破了枯燥的听觉,具备了丰富的感情生命。这种新形式的革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在“练习曲”方面跨时代的进步,也是肖邦被称作音乐革命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当一首练习曲具备了完整的情绪,便有了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比如练习曲 在琶音和弦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练习,而练习曲 在八度音节技巧上也是极其费力的训练。但24首练习曲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旨在发展连奏的弹奏风格,肖邦曾对他的学生最为严厉的批评是:“他不知道如何连接两个音符”,这种在意细节与整体关系的音乐哲学,是肖邦练习曲中极难表现的地方,演奏者需要对每个音符有着细腻入微的刻画,又同时将所有技巧完美释放于完整的音乐故事当中。 12 Études Op. 10,创作于1829-1833年之间 第一首:《C大调练习曲》,以明亮宽广的琶音主题开场,琶音跨度极大,这首练习曲要充分练习指法和手腕的控制力度,才能完成这首练习曲所表达出的流畅感。这种有如“waterfall”的磅礴音流感,是令哪怕被称作传奇的钢琴家Vladimir Horowitz都声称感到心惊胆战。 第二首:《a小调练习曲》,虽然这一首与《C大调练习曲》在结构上看起来非常接近,但这一首的重点在于右手的三、四、五指的均衡与力度。需要弹的流畅已经非常困难了,而这一首更要求钢琴家,用最弱的手指弹奏出轻柔忧郁的色彩,在肖邦练习曲中的难度排名非常靠前。 第三首:《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广受欢迎的练习曲作品,相比许多如旋风般的练习曲,这一首平静安宁,速度也慢的多,然而这里的技术重点除了右手的旋律,左手的伴奏,还有两手之间第三种十六分音符的伴奏。在这首练习曲中,流淌着肖邦对于祖国的思念与感伤,因为它优美的旋律,让这首练习曲也成为肖邦最受喜爱的作品之一。 第四首:《升c小调练习曲》,一个尖锐的和弦作为开场,紧接着是两手同时演奏的喧嚣的十六分音符,让十六分音符组成了完整的旋律,并且,旋律从右手转到左手又转回来,转很多次。每个音符都紧密相连。这首急板作品像湍急的河流,在河岸巨石之间来回流转,这种旋转和反复,是这首曲子最大的练习难点。 第五首:《降G大调练习曲》,也是肖邦最首欢迎的练习曲作品之一,几乎全以黑键完成的右手旋律,使这首练习曲的困难度增加了许多,虽然大概只有一分多钟的弹奏时间,但毫无间隙的右手流动,才能弹出这首曲子的清脆华丽感,并且想要营造这种清脆的华丽感,对于踏板的使用节奏也是非常严格的。 第六首:《降e小调练习曲》,一首速度缓慢的练习曲,旋律孤独忧郁,练习的目的在于左手两种不同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低音区的和弦,第二个声音则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十六分音符组成,让这种忧郁的情绪贯穿始终。这首练习曲的重点是培养一种同时弹奏两条旋律的感觉,又清楚的表达右手优美流畅的主旋律,是一首左右手并进的练习。 第七首:《C大调练习曲》,听起来颇为古怪的练习曲,右手是这首的难点,其特征是快速变化的音节,从小三度到六度不等,这使得要在适当的速度执行上完成精准的挑战。另外一个苦难是,如何处理音流中的重复多变的复杂音符。这种技术上的困难,诠释起来非常棘手,如果稍有迟疑就会造成断裂,或许也正因为它参差不齐的听觉效果,让人以“鲜花”来为它冠名,如大地之上形状各异却玲琅满目的鲜花丛林,令人眼花缭乱。这首也因其高难度,成为肖邦最首欢迎的练习曲之一。 第八首:《F大调练习曲》,右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在键盘上忽上忽下,左手则是非常热情洋溢的旋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虽然不是主旋律,但却构成了这首练习曲华丽热情的主要风格,轻柔的连奏,对演奏者也是一种耐力的考验。明亮、振奋人心的旋律使这首练习曲更容易让人理解,如同一只会唱歌的黄莺,在空中自由的翱翔,优雅敏捷的俯冲。 第九首:《f小调练习曲》,这是所有练习曲中最为抒情的一首,优美动人的旋律令人想起肖邦的夜曲系列,这种旋律从一开始就弥漫着黑夜的气息,而肖邦的每一首夜曲其实都有着解释的困境,因其黑暗中无声的绝望与斗争,但又不是公开的冲突。短短的练习曲中,有着情节的高潮迭起,但最终这一切又被黑暗吞噬的无踪无影。 第十首:《降A大调练习曲》,拥有着活泼、迷人的旋律,它的练习重点也在琶音上,但尽管结构简单,但却要通过宽广的音域来表现肖邦想要表达声音和音调多种多样的意图。如前进的波浪欢跃地涌向宽广大海的边缘,时而快时而慢,始终洋溢着明朗开阔的气息。 第十一首:《降E大调练习曲》,几乎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滚动的和弦,极其考验演奏者的手腕控制和手指灵活性,如果缺乏手腕的技巧,几乎不可能完成和弦的灵活演奏。但这首曲子的旋律又并非高强度的力量爆发,而旋柔柔和,更需要演奏者不但发力,又要将力度控制在最适合的范围之内,做好技法上的平衡,便能让人能感受到如一条表面平静的河流,但河面之下,却深藏暗涌的力量。 第十二首:《c小调练习曲》:又被称为《革命练习曲》,是肖邦所有作品中被公认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从第一个戏剧性的和弦开始,一直到激烈的结尾,都饱含充沛的感情。据说,肖邦是在听说波兰起义失败后创作的,他说:“这一切使我如此痛苦”,这段期间,他创作了他生命中最黑暗而富有激情的作品,《革命练习曲》便是其中一首。双手的配合有如混乱的战争与充满激情的斗士。但c小调又容易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听觉,让人不知战争是胜利或失败,但贯穿曲子始终,坚持着勇敢的战斗精神。 12 Études Op. 25 创作于 1835-1837年 第一首:《降A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柔和平缓,优美的旋律,曲子轻柔的开始,当中把极其复杂的装饰音弹出流畅的效果是这首练习曲较为困难的地方,在经历了无数的变奏之后,又悄悄的结束。这种旋律的听觉感,让钢琴演奏被赋予了如竖琴般“弹拨”的特别声效。 第二首:《f小调练习曲》,与《革命练习曲》一样,是对指法的强化训练,主要难点是多旋律。这种非常炫技的钢琴练习曲,据说李斯特也亲自拿它来向别人展示过自己惊人的速度与指法。 第三首:《F大调练习曲》,大量的三连音组成了这只练习曲,它的挑战是每个三连音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有断奏,并有轻微的弹跳。断奏在肖邦的练习曲中是较为少见的,迫使钢琴家要精确把握节奏的连续与断开,由此产生骑兵驰骋的效果。 第四首:《a小调练习曲》,左手大量的跳跃是这首练习曲的重点,小调的阴郁感非常明显,如努力摆脱着不安感的前进与求索,库拉克对这首练习曲的注释为:“到处着充满着悬疑,在流畅中有着心神不宁的感觉,这是极具狂响曲风格的练习曲。“ 第五首:《e小调练习曲》,类似练习曲op25 第三首《F大调练习曲》,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被他魔鬼般的技术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曲子,主旋律中充斥着小二度音程,让人听起来放佛有种错误感,这种不和谐的和弦,如提琴嘲弄般幽默轻快的拨奏。 第六首:《升g小调练习曲》,一个有趣的三度音程练习曲,使他们既柔和又完美的连奏,平滑是关键,这种精准的平衡控制感,让每个音符都整齐的排列在音流当中,又构成了这首练习曲美丽的旋律线,肖邦将本枯燥的技术练习,变成如此有趣又优美,是在练习之外为所有钢琴演奏者提供的乐趣。 第七首:《升c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是一段优美而略带哀伤的旋律,旋律略显简单,但它的困难在于旋律一开始似乎只在左手,但实际却是在双手上,有些旋律其实相当模糊,因此只有演奏者对音乐具备了非常敏感的能力,才能演奏好这首练习曲中微妙的语气。也是肖邦最有感情的练习曲作品之一。 第八首:《降D大调练习曲》,六度双音练习曲,直到结束也毫无暂缓,对指法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肖邦偶尔也会引入一些需要演奏者仔细研究的奇怪指法,两个声部构成了某种追逐与对话的听觉感,增强了乐曲的动态与诙谐感。 第九首:《降G大调练习曲》,没有比蝴蝶能更好的比喻这首练习曲右手轻盈又富有弹性的技法了,蝴蝶优雅的飞翔,在风中轻快的摇摆,又安全着陆。这首练习曲是二十四曲子中最短的一首,肖邦并没有把它写成“摇摆”的形式,而是轻松的“弹跳”,有如蝴蝶轻盈的飞舞。 第十首:《b小调练习曲》,八度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断变化中连奏,加上踏板的运用,产生了绚丽的色彩,从前半段的八度急行到中段变成一首温柔的情歌,结尾又转而快速八度音的再现,增强了这首练习曲的层次与故事感。 第十一首:《a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结合了双手的耐力和右手强调旋律的能力,弹奏出如“冬天的旋风”般悲怆庄严的画面,有如进行曲的曲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深刻的主题,呈现出贝多芬式的风格。 第十二首:《c小调练习曲》,24首练习曲中的最后一首,从第一首的《C大调练习曲》到结束,带来了完整的循环,它探索了使用单一结构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是肖邦最激昂的练习曲。如大海一般,或波涛汹涌或浪潮懒倦或平静无澜,各种形态的大海却始终都是一样的海水,所以有人为它标题为“海洋”,这是一首难度较大的练习曲,始终存在着技术与解释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