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imate Vivaldi: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维瓦尔第选集)(极致:维瓦尔第选集)

艺人:Antonio Vivaldi
语种:其他
唱片公司:Decca
发行时间:2007-08-06
类别:合集、杂锦

Ultimate Vivaldi: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维瓦尔第选集)专辑介绍

by James Manheim

The task of picking "essential masterpieces" for a big-box collection like this is essentially futile. Sure, one could complain that restricting the vocal music to the two Gloria settings distorts Vivaldi's output severely, but any selection would cause complaints -- and the compilers could point out that it was instrumental concertos that made Vivaldi popular and instrumental concertos on which his popularity rests. Furthermore, the recordings featured here, mostly by the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are, in many cases, those that turned Vivaldi into an industry -- they were the backbone of programming on NPR, the BBC,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other countries for years. The lovely guitar-concerto recordings by the Romeros on disc four (mostly transcriptions from mandolin concertos) are still standards, and the broad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Glorias on disc five are attractive although dated in their use of Gian Francesco Malipiero's rather Mahlerian additions to the original sc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loria in D major, RV 588, is by singers and orchestra, not for four guitars as is indicated in the track list.) The major weakness of this set lies not in the selection, which might serve as a reasonable car-stereo catchall for casual listening. The problem is the centerpie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Seasons on the opening disc, with Salvatore Accardo on violin, apparently leading I Solisti di Napoli. These were exactly the sorts of performances the clean English readings of the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was trying to avoid, with oddly legato orchestral lines and a bizarre harpsichord continuo that adds distracting ornamental scales at the ends of many phrases. Despite the draw of Accardo's name, the performance was a poor choice for the set; the crisp lyricism that drew so many people to Vivaldi is just not on display here. There's plenty of worthwhile music on these five discs, but an "essential masterpieces" Vivaldi set with a subpar Four Seasons is anything but essential.

------------------------------------------------------------------------------

关于DECCA的《Ultimate》极致系列: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着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着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叁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着名的是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维瓦尔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青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叁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维瓦尔第(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听众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维瓦尔第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几个月皇帝死去,失去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终于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作品简介:大提琴协奏曲

在那个时代维瓦尔第是被当作最卓越的小提琴演奏家的,连威尼斯的导游手册上都写着本城最卓越的小提琴手——维瓦尔第。但他在作曲方面的极高成就是体现在他为多种乐器所做的协奏曲,包括小提琴、低音管、长笛……当然还有大提琴。据考,维瓦尔第在1720年代大约创作了24首大提琴协奏曲,这的确不算多,乐评人Michael Talbot因此戏言维瓦尔第与大提琴恐怕只能算是“点头之交”(a nodding acquintance with cello playing)。这一期间,维瓦尔第曾游历欧洲,另外,他在1738年重返教职时还曾为一位名叫特雷莎的大提琴手写过两首协奏曲,不过均已散佚,仅存片段。大提琴协奏曲的版本不太多见。这里收录的是维瓦尔第5首大提琴协奏曲,每首都是严格按照传统巴洛克协奏曲的形式写成,而且结构精致、不落俗套,具有完美和谐的巴洛克风韵,让人初听就觉得舒心悦耳。

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有很大的包容性,这除了反映在曲式上,音乐主题、动机、样态的变化方面之外,还表现在对和声及复调以及发现声音织体可能性的探索成果方面,由此,巴赫得以对协奏曲继续完善,但很难说巴赫的音乐与之相比有脱胎换骨之精进,可能,对维瓦尔第音乐价值的重估还远没有完成。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更多

Ultimate Vivaldi: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维瓦尔第选集)专辑歌曲

disc 1
disc 2
disc 3
disc 4
disc 5

推荐吉他谱